氣溶膠發生器作為生成均勻微粒的核心設備,廣泛應用于科研、醫療及工業生產領域。其穩定性與可靠性直接關系到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使用安全性。以下是從日常維護、周期性保養、性能優化及安全規范四方面的專業養護指南:
一、日常基礎維護
表面清潔與防塵
每日實驗結束后,用干燥軟布擦拭設備外殼及控制面板,避免粉塵積聚影響散熱。重點清理風扇進風口濾網,防止堵塞導致過熱保護觸發。若使用油性介質(如DEHS油),需用異丙醇擦拭濺出的油污,避免腐蝕電路。
管路系統速查
開機前目視檢查連接管有無扭曲、折痕或龜裂,尤其是硅膠軟管易老化部位。輕搖儲液瓶確認無沉淀物結塊,若有結晶需更換新鮮溶液并超聲震蕩溶解。
廢液管理
配備專用廢液收集容器,標注“生物危害”標識。含活菌或毒性物質的廢液需經滅菌處理后再排放,避免二次污染。每次實驗后排空殘留液體,防止揮發性溶劑腐蝕內部組件。
二、周期性深度保養
核心部件拆解維護(每月)
1. 霧化噴頭清洗:卸下金屬噴芯,浸泡于70%乙醇中超聲清洗10分鐘,去除鹽析晶體和蛋白質殘留。通針疏通直徑0.2mm的微孔,確保霧滴均一性。
2. 壓力調節閥校準:使用數字式氣壓計檢測輸出壓力,偏差超過±5%時需調整彈簧張力或更換膜片。
3. 流量計檢定:采用皂膜流量計交叉驗證載氣流量,修正PLC控制器中的PID參數,保證流速波動<±2%。
濾芯更換策略
進氣端初效濾棉每季度更換,高效HEPA濾芯半年更換一次。若工作環境粉塵濃度高(如PM2.5>75μg/m³),縮短至每月更換。舊濾芯禁用水洗,以防纖維脫落造成下游污染。
三、性能優化技巧
溫濕度控制
維持環境溫度25±3℃,相對濕度<60%。高溫加速密封圈老化,高濕導致電氣元件短路。對于吸濕性強的試劑(如NaCl溶液),建議配置除濕模塊將腔體內露點控制在10℃以下。
基線漂移校正
連續運行滿一年后,進行全量程線性度驗證。選取3個典型濃度點(低、中、高),用橢圓流式采樣器采集樣品,通過馬爾文粒徑儀比對實測值與設定值,繪制校正曲線更新軟件算法。
四、安全操作規范
高壓防護
工作電壓超過60V的設備必須接地良好,禁止帶電開蓋檢修。維修前斷開電源并放電10分鐘,佩戴絕緣手套操作高壓接線端子。
生物安全防護
處理病原體樣本時,必須在生物安全柜內操作。實驗完畢執行終末消毒:先用3%過氧化氫噴霧熏蒸密閉空間,再紫外線照射30分鐘。
長期封存管理
超過30天不使用時,應排空所有管路液體,注入氮氣吹掃5分鐘置換濕氣。活塞桿涂抹硅基潤滑脂,套上防塵罩存放于干燥箱內。